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数字化重塑职业教育新形态

来源/编辑: 中国教育网络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30日 15:46 浏览次数:[]

数字化在保持并加强职业教育部分特质的同时,也使另一部分特质发生着变化,进而重组职业教育的基因,推动其不断进化。

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简称《通知》),发布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11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要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任务,这无疑为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提供了指引。

“这些任务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2022年初提出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行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教授说。他认为,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可以在现有教育体系下进行改革,也可以在数字空间中创造新的教育形态,而这两种形态会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数字时代的职业教育新形态。

那么,在当前形势下,职业教育数字化应当如何转型?关键点是什么?数字化如何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各相关利益方应如何参与促进职教数字化的发展?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是最鲜明特征

“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推进职业教育本身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破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韩锡斌表示,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必须以贯通的思路来看待其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进行横向的考虑,包括与企业、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始终要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这两大趋势展开。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最鲜明的特征。

当前,为适应行业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需要,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主动转型升级,积极“拥抱”数字化。而在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非常重要。

国际方面,法国发布《2023-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的数字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另一方面旨在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支持;欧盟发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明确提出,数字素养应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技能,并嵌入教师专业发展的所有领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21年数字教育展望》报告强调,教师的数字技能不仅仅是掌握技术的能力,还包括将数字技术、数字工具和数字资源融入教学法的能力。因此,要确保教师获得充分的培训和支持,提升教师在不同教学场景中合理使用数字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掌握强健的数字技能。

从国内来看,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通知》,规划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11项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推进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7月底,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的任务,要求各院校丰富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扩大数字化资源供给,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教学与评价改革,提高数据治理能力。这两个重要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打出了信息化标杆院校建设“组合拳”,从方向指引到具体实践指南,快速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向了高潮。

综合来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回到教育“以人为本”的初心,理论与实践结合,合力打造信息化标杆院校,从而以环境塑造人。而要走出一条科学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我们还需明确数字化和职业教育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理清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变与不变的因子。

数字化重组职业教育基因

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至今,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职业院校的合力推动下,数字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渐趋深入。那么,“数字化到底将对职业教育产生哪些影响?”这一话题的核心还需追溯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回归教育本身,韩锡斌认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主要有两个共通之处,一是二者都有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二是二者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相同的要求,必须建立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相关人员应具备数字化专业素养,还需有充足的数字化资源。

当然,二者在具体内容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他表示,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高等教育侧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职业教育主要培养能工巧匠;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实现高质量和充分的就业机会,所以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定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道路。

职业教育以现实的“个体存在”为立足点,强调培养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实用技能和知识,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更新,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同时,职业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教育和职业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助力学生应对职场挑战,实现自身价值。

基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我们从采访中发现,数字化在保持并加强职业教育部分特质的同时,也使另一部分特质发生着变化,进而重组职业教育的基因,推动其不断进化。

首先,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职业教育始终不变的是:第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始终要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产教融合的本质特征从未转变。

其次,数字化正在转变职业教育的这些特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从培养具备特定技能和知识的技术人才,转变为培养具备数字化能力并能够适应未来数字化社会发展的人才;二是教育方式的变革,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三是课程资源数字转化,将数字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纳入课程教育,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等。

从具体实践来看,当前职业院校主要通过AR/VR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联系,激发其职业兴趣;利用虚拟仿真实训,解决专业实训教学中的难题;进行数字资源的开发、应用和共享等等。例如,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控机床的人机交互装置深度融合,仿真机床运动及加工全过程,构建数控综合仿真实训平台;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成立“环球全宇宙体验中心”,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地理空间、3D虚拟化和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技术,为学生和成人学习者提供培训课程。

必须强调的是,在数字化转型中,职业教育必须要比以往更加注重产教融合。这源于职业教育是跟产业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数字化时代,产业的发展瞬息万变,如何将产业的新要求、新技术和新规范,更快速地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末端,展示在教学内容上。其中,数字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职教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这是一个痛点和难点,但也是必须打通的关卡。

数字化转型更是认知革命和战略选择

自2022年3月28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以来,教育部始终在积极推动其发展,一是致力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为职业教育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资源支持;二是以数据为抓手,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大脑建设。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31日,已有725所职业院校数据接入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中台,每所院校1122项数据实时对接智慧大脑;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已经立项培育单位215所,省级培育单位211所。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布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对995所职业院校开展了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4%的职校教师正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对信息化的学习效果认可度超过58%,对虚拟仿真实训认可度高达90%,仅有3.82%的学生没有使用过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师生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价值。

当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还有很多挑战。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正面临多种挑战:第一,人们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将工业时代的教育教学转向数字时代的教育教学;第二,产教融合机制尚有欠缺、配套制度不够健全、成果转化还不到位,深度融合困难重重;第三,面临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与人的数字素养这两道“数字鸿沟”;等等。这也要求我们向外生长,集思广益,不断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新活力,深度挖掘和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内在潜能。

德国作为世界公认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在“职业教育4.0”建设过程中,注重利用数字时代的前沿科技赋能教育,实现优质资源整合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共生共长”。其中,学生分别在职业学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专业知识理论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启发我们应倡导多主体协作参与到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中来;开展“职业教育的数字媒体”项目,以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学生数字化技能培养和专业的跨界合作学习方式,也启示我们应围绕师生诉求,将数字媒体深度融入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绩效考核中去。

面向未来,站在数字时代的风口上,数字化正在全方位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并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在这一趋势下,我们应一直保持这种向外生长的意识和能力,保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命活性。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认知革命和战略选择。虽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够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水平和质量,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只有真正实现了理念上的转型,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