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会议精神学习】攻坚克难 砥砺奋进 全力开创新时代重庆教育信息化新局面

来源/编辑: 信息化技术中心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7日 10:10 浏览次数:[]

  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 2019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学习传达 2019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研判形势,安排好下阶段工作,切实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向 2.0 转段升级,以教育信息化服务支撑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刚才,黔江区、大渡口区、永川区和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业职业学院等单位做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别从“互联网+集团化办学”助力教育扶贫、教育大数据建设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以及高校数据服务提升、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和做法, 我听后深感鼓舞也很受启发,希望同志们会后进一步相互交流、借鉴学习。根据会议安排,科技处负责同志传达了 2019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基教处、职成教处、高教处、师范处负责同志分别就各自板块的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我都赞同,希望大家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找准方向,全面开启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新征程。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的决策部署,将教育信息化工作 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共建 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重庆市教育信 息化“1125”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取 得良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数字资源服务普及深入。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陆续建成投用,数字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上联国家、下通区县”、所有教育阶段全覆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截至目前, 全市已上线基础教育数字资源近 39 万条,中小学数字图书近 46 万册,共计 20 余 TB,上线市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 100 门、市级高校在线开放课程 442 门、高校数字藏书 12 万册、数字期刊7000 余种、名师视频讲座 6000 余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 1 亿人次。

  二是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有序推进。全市按照“强基础、精服务、实应用”的推进思路,加强教育“云-管-端”建设,完成重庆市教育服务门户及综合业务支撑云平台(一期)建设,打通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提供了统一入口。建成重庆教育宽带网,核心节点带宽达 100G,区县上联骨干节点带宽达 10G,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开辟了可靠通道。积极支持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建成市级网络研修社区 25 个、中小学学校网络研修社区 80 个、教师工作坊 298 个。

  三是网络扶智攻坚成果不断显现。不断提升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在 1860 个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名师优势资源,组织西南大学开发并推送了 799 课时的课程资源。实施城乡学校精准帮扶,积极推动“远程同步课堂”常态化,组织四川外国语附属中学、重庆市人民小学等学校与万州区、巫溪县农村学校结对子,探索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难题。此外,大足区、璧山区、黔江区等区县运用互联网开展城乡教学教研、集团化办学等网络合作,发挥“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作用,推动 “一校带多校、一地带多地”,有效实现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四是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逐步提升。建成学生、教师、校产3 大基础数据库和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学校资产和校舍管理等 9 大教育管理子系统,打通部市管理数据通道,基本实现教育信息数据的集中、统一、共享管理。立项建设教育督导、教育类网站安全监管、中学招生考试报名等 25 个市级通用管理系统,为我市教育管理与决策提供重要支撑。依托重庆市教育服务门户及综合业务支撑云平台,推动实现 13 个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汇聚共享,为教育大数据治理决策打下良好基础。

  五是试点示范成效显著。全市坚持将试点示范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抓手,组织 32 个学校(单位)参与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并通过验收,其中 7 个单位被教育部评为优秀试点单位,大足区教育委员会等 4 个单位入选教育部优秀试点案例集。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试点示范,今年遴选出 100 个示范学校。其中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探索实践智慧校园应用,推动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取得实效;重庆工程职业学院建设仿真实训教学平台,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常态;璧山中学推进校园信息化创新, 被教育部评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学校”;渝中区巴蜀小学推进信息化教学,入选教育部“2018 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全国共 18 个);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探索“e兰智慧学习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移动学习最佳实践案例”(全球仅 7 例)。

  六是数字校园建设不断深化。全市认真落实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职业学校和高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深化“宽带网络校校通” 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 35 个区县建成教育城域网(南川区、开州区、云阳县、秀山县和两江新区尚未建成),所有高校、中职学校和 95.8%的中小学均实现宽带网络接入,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 98.9%。中小学专任教师累计配备笔记本电脑 21 万台,基本实现“人手一机”,初中和小学百名在校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分别达到 11.01 台、12.21 台。

  七是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日益提升。加强应急响应,印发全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构建形成 “责任明确、横向互通、上下联通”的应急响应体系。加强网站监管,依托重庆市教育类网站安全监管平台,开展漏洞扫描、风险发布和平安值守,实现本地教育网站全天候安全监测。加强宣传教育,组织举办 2018 年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200 余万人参加线上活动,得到新华社、人民网、重庆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加强安全检查, 会同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部门,开展全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保护要求,市教委连续两年获评“全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根据本次全国会议上发布的《2018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我市综合发展指数排名列全国第 10 位(比去年前进 1 位),居西部省市第 1,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领导、同志们的高度重视、辛苦耕耘!离不开全市教育系统的同舟共济、齐心付出!在此,我谨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向长期奋斗在教育信息化战线上、并为之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志们,“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教育信息化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从横向比较来看,虽然我市今年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仍居全国前列,但发展指数中的“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等二级指标均排名第 22 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反映了我市综合发展指数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直辖市体量、层级上的“软优势”,使得我市建设工作量相对较小、领导保障相对较齐;但同时,我市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等教育信息化 2.0 更加强调的“硬指标”上面, 同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可谓是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危险境地,因此,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推进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我们的排名就会很快落后,以往的优势就会很快丧失,以往投入的资源就会被浪费,未来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从纵向分析来看,今年我们参照教育部的指标要求和具体做法,组织编制了《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分区县、高校两册),并在本次会议上发布。该报告对各区县、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排名,其中沙坪坝区、渝中区、璧山区、九龙坡区等区县综合指数排名靠前,处于第一梯队;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在宽带网络接入、网络课程平台等指标上居于前列,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全局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该报告还对全市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我市教育信息化正在由“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向“强化应用、融合创新”起步发展,处在提档升级的瓶颈期、深耕细作的关键期。各区县学校在“建基础、搭平台、抓保障”等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但在“促融合、求创新”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其主要表现为,当前各区县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不适配、应用不充分、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各区域、各板块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努力争取在“融合创新”上取得突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陈敏尔书记指出, 全市要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眼国家长远战略,对标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强市要求, 我们必须找准方向,看清差距,切实将教育信息化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向 2.0 转段升级。

  二、把准关键、攻坚克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新实践。

  去年 4 月,教育部在我市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启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2 年要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和“三个转变”的目标要求(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今年全国会议上,钟登华副部长又作了题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 2.0,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专题报告,要求进一步以教育信息化 2.0 为中心,着力开展好数字资源普及、网络学习空间覆盖、信息素养提升、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网络扶智、教育治理优化、百区千校万课和智慧教育创新等“八大行动”。全市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本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好教育信息化 2.0 的新内涵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新途径。下面,结合我市实际, 我就推动教育信息化 2.0 工作,再强调几个关键点。

  (一)聚焦空间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对人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世界正从原有的人类社会空间(H)、自然物理空间(P)的二元世界,转变为具有信息空间(C)的三元世界,给教育带来了新元素、新关系、新场景、新方式,产生了新的网络学习空间。未来教育必将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育,未来办学也将由物理空间办学转向新式空间办学,因此,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应用和研究,是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的重要前提。

  今年 1 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2 年, 要全面普及面向各级各类教育、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的,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实名制空间。要以空间为纽带,贯通学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核心业务。要将空间作为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境,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共享服务的主要渠道,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家校共育、校企共建的有效载体,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实现基于空间的教育教学、教育治理、教育服务的常态化。

  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市教委也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工作方案,各区县学校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做好任务分解。同时,根据《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统计,目前全市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仅为 23.87%,教师网络空间开通率仅为 32.79%,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研、教学的师生比例均不足 20%(据教育部发展报告显示,全国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学校开通率为 45.89%,教师开通率为 61.95%,学生比例为 44.76%),与国家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迎头赶上。一是要切实转变工作观念。要高度重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将空间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 2.0 的重要基础,将空间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 2.0 的工作重点予以安排。要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统筹管理,把网络学习空间管理能力作为信息化领导力的基本内容。二是要落实空间建设应用责任。按照《意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原则,由市级负责统筹,区县学校负责整体推进。目前,市级已基本建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各区县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依托或联通市级平台为师生整体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确保“一人一空间,人人有空间”。三是要强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应用为建设之本,要充分发挥空间的纽带作用, 为信息化教学提供环境,为资源共享提供渠道,为教育交互提供载体。要激发空间应用合力,推动形成“管理者率先用、教师创新用、学生主动用、家长常态用”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创新引领,构建完善智慧教育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等 4 个不同阶段,其中教育信息化 1.0 属于“起步”“应用”阶段,强调的是基础建设、应用推广;教育信息化 2.0 则属于“融合”“创新”阶段,更加强调“育人过程智慧化、管理过程智能化、服务过程精细化”等智慧教育高阶目标。推动教育信息化 2.0,就必须抓住“融合创新”这条工作主线,不断完善智慧教育体系。

  近期,市政府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精神, 结合我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智慧城市”等目标要求,出台了《重庆市智慧教育五年工作方案(2018— 2022 年)》,提出到 2022 年,我市将基本建成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智慧教育总体水平跻身中西部前列,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行动目标。各区县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认真细化落实。一是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要按照《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积极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打造一个智能灵活、共享开放、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有机衔接的美好校园。刚才,我们对去年评选出的 100 所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和 5 个区县进行了表彰,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再接再厉,进一步打造亮点特色,努力形成“多点开花,以点带面”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局面。按照规划,今年我们还将再遴选 100 所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在此也希望各区县学校继续努力、奋勇争先,切实起好带头作用。二是要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信息化,“教育”是主体、是根本,教育信息化 2.0 更加强调以信息化服务于教育,服务于人。因此,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建基础、开空间”阶段,而是要将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统一起来,把线上教学活动与线下教学活动融合起来,推进“课堂革命”,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形成智慧教育新形态。三是推进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要推动教学理念重塑,确立更加强调全人教育、终身教育, 更加突出开环教育、整合培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构建以学为主、能力为先、更加开放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教学资源重组,扩大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规模,优化课程资源结构比例,推动数字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供给。促进教学模式重构,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压缩课内灌输,增加导学研讨,“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推动评价体系重建,建立完善基于数据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展面向教师、学生、课程的多元化、过程化、发展性评价,营造信息时代重教善教、爱学乐学的良好氛围。

  (三)聚焦网络安全,构筑风清气正的教育网络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精妙论述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之间关系紧密,推动教育信息化 2.0 实践,就必须强调同步推进网络安全,否则信息化发展越快,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就会越大,甚至危及教育全局安全。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同时,教育网络安全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如:2016 年 9 月,山东省高考考生个人信息被泄露,致使临沂考生徐玉玉被骗致死;2018 年 7月,某省 1000 万中小学生学籍信息被公开挂网出售。)、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如:2018 年 6 月,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高考成绩查询网站瘫痪;2019 年 1 月,艺术升 APP 艺考报名服务中断)、网络舆论管控不力(如:2018 年 12 月,测评出 30 款在线教育 APP 无资质,个别惊现色情信息;2017 至 2019 年间,境外黑客组织连续对教育行业发起“教育月”页面篡改攻击)等严峻形势。就我市而言,也存在着个别高校领导责任制未落实(2 所高校未成立网信领导小组)、网络安全事件偶有发生(2018 年全年处理漏洞 140 余起)等疏漏问题。

  同志们,教育信息化推进越快,教育网络安全要求就会越高,我们肩膀上的担子就会越重。据统计,2018 年各区县学校仅重要时点网络安全值班一项工作就达 72 天,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在此,也特别向大家表示感谢!正是大家的持续坚守,广大师生才有了风清气正的网络家园!近期,教育部、市委网信办又出台了党组织网络安全责任落实考核办法,对党组织网络安全责任实行记分考评,加强了党对网络安全的领导。下一步,市委教育工委也将研究出台全市教育党组织网络安全考评办法,层层压实安全政治责任。“网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发展不规范,师生两行泪”。全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聚焦网络安全工作, 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要求,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网络生态。一是要更加强化责任担当。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明确主要负责人为网络安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完善网络安全责任制度监督考核机制,做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一谋划、统筹推进。二是更加落实保护措施。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重点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强化隐私保护,建立严密保护、逐层开放、有序共享的良性机制,维护广大师生切身利益。三是更加提升防控水平。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监测,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水平,加强网络安全的事前预警、事中应急、事后整改演练,畅通安全通报信息渠道,确保网络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三、砥砺前进、善作善成,奋力开创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扎实完成今年教育信息化工作, 有效落实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任务,市教委根据教育部要点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印发了《2019 年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了 10 项核心目标、31 条具体任务, 希望各区县学校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强调三点工作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站位,切实转变教育信息化工作观念。

  宝生部长在教育部网信领导小组第五次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教育网信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加强学习。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网络强国重要战略思想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要论述,增强从宏观上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能力,做到超前识变,主动应变,积极求变,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二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信息科学等交叉融合的创新型工作,具有结构多、层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必须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效提高“懂网用网管网”能力,努力过好“互联网”这一关。三是要从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学习。“实践出真知”,推进教育信息化既要能高瞻远瞩、把控形势,也要能脚踏实地、俯下身子,要善于在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迭代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算法,实现工作效率、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科学规划,系统设计,不断创新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教育各个领域,必须从全局角度加以谋划,这就要求各区县学校要着力提升中观设计能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统筹发展。一是推进管理创新。要继续深化以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教育信息化领导机制,并根据教育信息化 2.0 新任务新需要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工作新要求,适时推进部门职能调整,完善相应制度。二是加强建设规划。要着力推进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消除“数据烟囱”“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努力形成互联网规模效应。各区县学校要以“不求我有、但为我用”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信息化空间建设,促进建设成效提升。三是加强项目统筹。要切实推进项目试点示范,聚焦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抓升级、强应用、促扶贫”等核心要求,设立“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远程同步常态化课堂”等教育信息化奖补项目,以“小资金”带动“大应用”, 努力探索符合我市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实践路径。

  (三)强化保障,激发活力,确保教育信息化任务落实落地。

  教育信息化既要从“教育”的核心命题出发,也要在“信息技术” 的根本条件上落脚,从实践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要取得成功必须满足四个要件:一是要有高度的组织内驱力。教育信息化既是“领导工程”,又是“实践工程”。必须要有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率先带动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一线师生创新能力,激活信息化内在需求,构建完善教育信息化创新生态。二是要高效的业务能力。信息化能够促进教育业务水平提升,业务能力也将决定信息化发展水平。因此,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要关注条件建设,将信息化作为重要手段促进教育提质增效,也要注重从教育需求出发,着眼教育未来,发展教育信息化。三是要有持续的经费保障。要多渠道筹措信息化经费, 特别是将运维经费作为教育信息化必要支出项,纳入支出预算。加强对偏远地区学校的运维经费统筹,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 与运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形成长效运维服务机制。四是要有强力的技术支撑队伍。采取引入、培养、合作等多种形式,打造教育信息化专家智囊团。加强教育技术保障队伍建设,优化保障队伍职称比例,增强保障队伍获得感。激发信息技术教师活力, 发挥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既懂教育又懂技术优势,为学校融合应用提供良好保障。

 

Baidu
sogou